來源:@華夏時報微博

華夏時報記者 黃興利 北京報道
2025年春節檔電影市場再次刷新曆史紀錄,為電影行業注入一劑強心針。2月5日,貓眼研究院發布《2025春節檔電影數據洞察》顯示,今年春節檔(1月28日—2月4日)電影市場喜迎開門紅,總票房突破95.10億元,總觀影人次達1.87億,雙雙刷新影史春節檔票房和人次紀錄。
與終端票房狂歡形成對比的是,影視股在春節後開盤首日呈現“冰火兩重天”態勢:因《哪吒之魔童鬧海》(下稱“《哪吒2》”)的出色表現開盤漲停,而、、、等多家影視類上市公司則遭遇跌停,、等也出現不同程度下跌——電影市場繁榮與資本市場審慎之間的矛盾,折射出當下電影行業麵臨的機遇與挑戰。
量價齊升催生最強春節檔
今年春節檔,共有包括《哪吒2》及《唐探1900》等在內的6部新片加入角逐,形成一超多強格局,其中《哪吒2》口碑爆棚,檔期內斬獲48.39億元票房,最終以51%的票房貢獻單片領跑春節檔,此外,《唐探1900》以22.78億元票房位列第二,《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以9.98億元票房排名第三。
盡管春節假期已經結束,但票房數據依舊在攀升,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2月5日13時35分,2025年春節檔新片總票房破100億元,其中《哪吒2》在2月5日為大盤貢獻超七成票房,截至記者發稿該片總票房已破54億元。
業內分析人士對本報記者分析,從往年春節檔市場看,觀影人次是驅動春節檔票房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不過,與過去兩年相比,2025年春節檔電影票房的增長動力有顯著不同,具體而言,2025年春節檔的平均票價有所上調,加上觀影人次也顯著提升,這種量價齊升的現象成為推動票房創新高的核心要素。
記者從貓眼研究院了解到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檔觀影人次達1.87億,同比增長14.7%,均刷新春節檔影史紀錄;票價方麵,平均票價在連續2年下跌後,今年小幅回升。

從貓眼研究院提供的數據來看,2019年—2025年春節檔期間,電影的平均票價呈現出先上升後小幅回落再回升的趨勢,2022年是春節檔票價高峰時期,平均票價達52.7元,這一態勢在隨後的兩年裏發生了轉變,2023年與2024年的春節檔平均票價連續兩年出現同比下降,降幅分別為0.7%和6.1%,導致平均票價跌破了50元大關。
今年春節檔電影的平均票價出現小幅回升至50.8元,增幅達到3.4%。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回升過程中,三四線城市的票價漲幅尤為顯著,平均票價已經超過了50元/張,相比之下,一線城市的票價漲幅最小,平均票價維持在55.8元的水平。以三線城市洛陽為例,本報記者在春節期間走訪了洛陽某萬達影城,觀察到該影院在大年初一上映的多數影片票價均為68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貓眼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檔,三四線城市貢獻了57.8%的票房。《熊出沒ⷩ啟未來》和《唐探1900》最下沉,三四線城市票房占比都在60%以上。此外,燈塔研究院在2月5日發布的數據也顯示,2025年春節檔三四線票房占比超50%。
“冰火兩重天”
與春節檔電影市場的火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影視股在春節後開盤首日的表現卻呈現出“兩重天”的態勢。2月5日,出品發行《哪吒2》的光線傳媒開盤20%漲停,與之截然不同的是,出品《蛟龍行動》的博納影業、《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出品方之一的北京文化,以及參與出品《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的橫店影視股價紛紛跌停,此外,金逸影視跌停,中國電影跌幅達9.22%,幸福藍海跌幅7.64%、貓眼娛樂在港股跌幅超11%……
光線傳媒的漲停主要得益於《哪吒2》在春節檔的優異表現。截至記者發稿,該影片票房仍在不斷攀升,為光線傳媒貢獻的巨額利潤將在今年一季報體現。群益證券分析師何利超在2月5日最新發布的關於光線傳媒的研報中預測,短期來看,《哪吒2》將對公司一季度業績產生巨大的正麵影響,以80億元票房計算,或將為公司帶來接近10億元級別的利潤貢獻。
回顧曆史,2019年7月,光線傳媒推出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1》)最終收獲50.35億元的票房佳績,得益於該影片的強勁表現,光線傳媒在2019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90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28.6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更是達到了10.04億元,同比增長達463.33%。
“長期來看,《魔童鬧海》作為係列第二部作品在前作極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進一步驗證了公司的內容製作產出能力,全片近2000個特效場景的打磨也將為未來公司的內容製作提供經驗和技術支持,且後續無論是公司的動畫產品矩陣還是‘封神宇宙’概念都將獲得更高的觀眾認可度;此外哪吒等動畫IP的周邊商業價值也將持續提升,為公司提供巨量的無形資產。”上述研報中指出。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在2月5日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2月5日開盤後光線傳媒漲停,顯示出市場對其出品的春節檔影片的強烈認可和追捧,體現了優質內容對資本市場的巨大拉動作用;其次,北京文化、博納影業跌停,可能與其春節檔影片表現不如預期或市場對其未來業績的擔憂有關,這反映了資本市場對影視公司業績敏感性和風險性的高度關注。他同時強調稱,總體來看,今年春節檔的表現呈現分化態勢,但整體票房和觀影人次仍創新高,顯示出中國電影市場的巨大潛力和活力。
江瀚對本報記者表示,優質內容仍然是王道,隻有具備吸引力的影片才能贏得觀眾的青睞和市場的認可;其次,資本市場的反應也提醒,影視公司的業績和股價與影片的表現密切相關,投資者需要更加關注公司的基本麵和項目的質量;第三,春節檔的競爭也加劇了行業的洗牌和整合,對於實力較弱、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影視公司而言,將麵臨更大的市場壓力和生存挑戰。
繁華之外
今年春節檔,盡管終端市場數據亮眼,然而資本市場的反應卻給這份熱鬧澆了盆冷水,投資者的審慎態度盡顯。這背後,是電影行業複雜的行業現狀。
國家電影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電影市場經曆了一段較為艱難的時期:我國2024年電影總票房為425.02億元,同比減少22.7%;觀影總人數為10.1億人次,同比減少23.1%。影視行業上市公司的業績預告更是進一步凸顯了這一行業困境:橫店影視預計2024年虧損9000萬元至1.2億元,金逸影視則預計虧損7000萬元至1.1億元,博納影業更是預計去年虧損6.37億元至8.81億元。
對於去年業績預虧,橫店影視的表述頗具代表性。其在公告中表示,“受全國經濟增速放緩、頭部影片供給不足電影票房大盤下降、觀影需求不及預期等的影響,公司電影放映業務收入及相關衍生業務收入同比減少;公司不斷強化經營管理和精細化管理,持續降本增效,加強內部控製,但仍承擔著較為剛性和相對規模的租金、能耗、資產折舊、攤銷、人工等成本費用。”
談到電影市場接下來的走勢,江瀚對本報記者分析稱,雖然春節檔創造了曆史紀錄,但接下去電影市場能否繼續紅火,取決於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一方麵,優質影片的持續供應是保持市場繁榮的關鍵;另一方麵,觀眾的觀影習慣和消費需求也在不斷變化,需要影視公司不斷創新和調整策略;其次,宏觀經濟環境、政策導向、市場競爭等因素也將對電影市場產生影響。
在江瀚看來,從長遠來看,中國電影市場仍然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消費升級的推動,電影市場有望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2025年將是中國電影行業的關鍵轉型年。影投首位和院線首位中國電影均可能在2025年進一步提升市占率,相比較之下,影投更能影響旗下影院的實際經營,這其中影投公司的合並更具看點。在內容製作層麵,由於‘馬太效應’的加劇,‘大片’的製作方可能更謹慎,除已在動畫電影方麵屢獲成績的光線傳媒外,現實和科幻題材的大片製作公司數量將進一步壓縮,頭部效應更加明顯。”也在2月4日發布的研報中如此指出。
責任編輯:盧曉 主編:寒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