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今年新能源汽車保險整體漲價幅度在20%-30%之間。因為新能源車險的賠付率高,保險公司不賺錢,一些保險公司不太願意承保,所以新能源車的保險很難買,目前和我們合作的險企主要是太保、人保和英大。”一位在別克汽車公司負責微藍純電車銷售的員工向《華夏時報》記者說道。
去年12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正式發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下稱“新能源車險”),將新能源車的電機、電池、電控“三電”係統正式納入保障,並進一步覆蓋了車輛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等場景,充分保障新能源車在各種場景的損毀風險。而在此之前,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車共用同一車險條款,舊的車險條款對新能源車的電池等配件均未納入保障,因此車險價格相對較低。
“新能源汽車保險發展前景廣闊,但同時也麵臨一些問題和挑戰。新能源車險出台後,部分車主的保費有明顯上漲,主要原因在於新能源車的出險率明顯高於燃油車,理賠成本高,加之維修和定損環節也有很多需要規範的地方,所以保險公司也麵臨較大的壓力。”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俊生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而要解決新能源車險當前所麵臨的痛點,就需要和直保與再保公司合作,提出綜合風險解決方案。
是機遇也是挑戰
據公安部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到1001萬輛,占汽車總保有量的3.23%。2022年上半年,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220.9萬輛,較2021同期增長了100.26%。中再產險根據新能源車滲透率推算,2030年,中國新能源車保費收入將突破2000億大關,未來更將是一個萬億級別市場。目前占比僅4%的新能源車險,未來也將占據車險市場半壁江山。
然而不同於傳統車險,基於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保險公司相對缺乏新能源車險的相關數據,由此也對產品的精準定價、設計造成困難。
“去年保費交了1600元,今年就漲到2800多元。而且保費上漲了,保額卻下降了,比如機動車損失保險去年保費1042元,保額16萬。今年這個險種保費漲到1500元,保額卻隻有14.7萬。我們新能源車主群裏,大家的保費普遍都上漲了千元。”一位威馬汽車車主向《華夏時報》記者說道。
上述別克微藍電車銷售人員表示:“新能源車保費上漲一方麵是因為新能源車起步較快,大部分車主的駕駛習慣還沒有調整過來,導致事故率、出險率高。另一方麵,新能源車容易碰撞的部位傳感器多,維修易損部位的成本也較高,而且,新能源車產量還沒跟上來,零部件成本沒有攤薄,另外電池價格上漲,這些因素都促使新能源車的維修成本不斷上升,導致險企賠付率高企。”
的確,有險企理賠工作人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新能源車的出險頻率和賠付率高,險企不賺錢,所以這塊業務做的也不多。”
“車險費率要能夠反映被保險車輛的風險狀況與市場供求,新能源車的風險比燃油車更大是新能源車險費率上漲的主要原因。”首都經貿大學保險係副主任李文中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新能源車險條款的保險責任與燃油車主體框架比較相似,但是新能源車的車損險保險責任範圍和保障程度都比舊的燃油車車損險都有明顯提高,因此也會反映在費率上比燃油車高。另外,受供應鏈危機影響,今年部分車輛零配件供給價格大漲,特別是進口車輛。這會吏車輛修理成本上升。
李文中認為,新能源車的風險更大,但是保費增加的幅度有限。而且,監管要求新能源車險的附加費用率控製在15%以內,按照現階段我國財險公司的經營水平和相關費稅製度,保險公司經營新能源車險的虧損壓力是非常大的。
熊貓保險科技創始人&CEO王剛亦指出,保險公司承保新能源車不賺錢核心還是新能源車理賠成本相對較高(電池維修、配件價格和工時、保障範圍增加等),造成保險公司的綜合成本率高於100%,造成基本不掙錢的事實。
車車科技創始人、CEO張磊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發力新能源車險業務,險企依然麵臨不少挑戰。在風險判斷、產品設計、定價標準等方麵,各家險企認知不同,經驗數據也相對較少。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不同,其技術迭代、數據流通、後續維修網絡甚至車輛殘值管理等方麵複雜程度更高,也都考驗著險企的運營和理賠等能力。
是重構也是競爭
新能源車險保費會不會繼續上漲?張磊認為,新能源車險保費上漲的情況不會長期存在。原因在於,一方麵,通過更多的數據積累,未來新能源車險產品將會更具適用性。另一方麵,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提高、大數據精準定價、車企參與理賠閉環,新能源車險高賠付率的問題也可以解決。同時,從燃油車切換到新能源汽車,當車主駕駛新能源汽車更加熟練,習慣新能源車的駕駛之後,也能適當降低賠付率。
“從我們最近的運營數據來看,價格的漲幅情況相對平穩,有一些新能源車的賠付率已經基本上降到了和傳統燃油車差不多的水平。隨著車主更了解新能源汽車的特性,駕駛更熟練以後,相信保費會進一步下降。”張磊說道。
王剛分析稱,新能源專屬車險上漲還是下跌,核心取決於車型和車主的曆史賠付情況,由於新能源車險去年年底才推出,保費也是和舊條款和上年的價格相比,所以有些車型普遍微漲,因其保障範圍也有所增加。
因此,他認為,新能源車險保費後續是否會持續上漲需要看新條款運行一年後的滿期賠付率在不同車型的具體情況才能確定,保險公司的定價會和賠付成本掛鉤,所以今年年底才會有相對準確的階段結論。
那麽,如何破解車主抱怨保費上漲,險企又直呼不賺錢的局麵?“短期內最有效的解決之道是車主安全行駛,盡量不出事故,保費會逐年降低;另外,新能源車的保有量逐步增加,配件和電池維修成本大幅降低,保費才會有降價的空間。”王剛說道。
張磊則認為,險企必須加快新產品的研發設計,才能更快積累經驗數據,以互聯網模式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為參照,在此過程中不斷改進產品和服務,順應未來新能源汽車占據市場主流的趨勢,再保公司的參與也更為重要。
朱俊生也持相似觀點,他認為要解決新能源車險當前所麵臨的痛點,就需要和直保與再保公司合作,提出綜合風險解決方案。過去,車企負責生產,經銷商負責交付、維修、增值服務,車企與經銷商之間存在用戶信息爭奪、左右手互博的問題。如今新能源汽車也帶來了直營模式的興起,正在重構車險商業邏輯,即車企完全掌握了訂車、交付、投保的權利,車企可以從單純的車輛製造走向銷售、售後服務、金融服務、理賠維修、二手車置換一站式服務。
事實上,近幾年,新能源造車新勢力也在不斷破圈,延伸產業鏈,拓展業務空間。小鵬汽車、特斯拉、蔚來、比亞迪、理想汽車均已進軍保險中介市場。其中,蔚來汽車此前推出的“服務無憂”套餐就是保險、保養和維修為一體的服務打包產品。新能源車企通過布局保險,借助自身的信息優勢,降低自家車險的保費,無疑也將增強市場競爭力。
但車企直銷保險,也將與險企形成競爭關係。由於用戶一般掌握在4S店、維修廠、中介機構手中,車險業務去中介化一直是財險公司的夢想,但現在這個願望若被新能源車企實現,無疑對保險公司的車險業務產生較大衝擊,畢竟新能源車企的最大優勢就是擁有大量的用戶數據,可以定製個性化車險。
不過,朱俊生也強調,新能源車的風險環境更複雜,例如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存在不確定性;火災風險數據和信息有待積累;電池壽命與性能對理賠的挑戰;環境影響導致的責任與聲譽風險;供應鏈與產品召回風險;網絡安全風險。這些都要求保險提供綜合解決方案,需要直保公司和再保公司合作共同努力。
具體而言,一是深入研究風險特征。加強碰撞試驗,深化車輛耐撞性、可維修性及維修經濟性研究,完善汽車安全指數研究等。二是加強科技應用。數據科學的發展推動定價的創新,探索機動車裏程保險(UBI)等創新產品等。三是拓展財產保險。如高壓電池火災、爆炸引起的財產損失,電池過度充電或電源連接問題引發火災,導致財產損失。四是拓展責任保險。如產品責任險、職業責任險、雇主責任險、網絡安全保險。
文章轉載自:新浪新聞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